中国海军歼-15T、歼-35和空警-600三型舰载机完成在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上的起降训练配资炒股公司,标志着福建舰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。这不仅是中国在航母电磁弹射和舰载机研制领域的实质性突破,也表明中国航母的作战能力将踏上新的台阶。
中国军方宣布,这些舰载机已经完成在福建舰上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,这是我国航母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次突破,对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。当前,航母主流起降方式包括“短距滑跑起飞/垂直降落”、“滑跃起飞/拦阻降落”和“弹射起飞/拦阻降落”。其中,“短距滑跑起飞/垂直降落”适合搭载F-35B这类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航母,如英国“伊丽莎白女王”级、日本“出云”级和美国改装的“闪电航母”。“滑跃起飞/拦阻降落”适合更多种类的舰载战斗机,但无法起飞固定翼预警机等大型慢速飞机,中国现役航母辽宁舰、山东舰等采用这种模式。
相比之下,“弹射起飞/拦阻降落”被认为是最能发挥航母舰载机能力的模式。通过航母上的弹射装置,舰载机能以满油满弹状态起飞,固定翼预警机也能借此稳定升空。电磁弹射装置比蒸汽弹射装置的能量幅度高出20%,拥有先进的反馈和闭环控制系统,使弹射过程更加精确可控,能够满足更大型飞机的起飞要求,同时具备弹射无人机等更轻更小舰载机的能力。此外,电磁弹射装置重量轻、体积小,减少了对辅助设备的需求,提升了航母设计灵活性和生存能力。
根据美国海军评估,采用四部电磁弹射装置的“福特”号航母舰载机出动效率理论上比“尼米兹”级高出25%以上。然而,“福特”号的电磁弹射系统可靠性不足,导致舰载机出动效率低于标准。相比之下,福建舰在测试中已经完成了多型舰载机的起降,验证了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的良好适配性,为后续各型舰载机融入航母编队体系打下了基础。
西方军事专家认为,福建舰完成三型舰载机的起降测试是中国航母计划的重要里程碑。一旦该航母投入使用,中国将有能力在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支持下,在第一岛链和西太平洋地区部署第五代隐形舰载机。歼-35作为新一代舰载隐形战斗机,从一开始就是为“弹射起飞/拦阻降落”模式而研制的,成为第一架在航母上实现电磁弹射的隐形战斗机。歼-15T则专门针对电磁弹射进行了优化,具备满油满弹起飞的能力。空警-600预警机将承担远程空中预警任务,其续航时间更长、飞行高度更高、探测距离更远,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航母打击群周边的海空态势。
未来,福建舰还可能搭载舰载无人攻击机,如攻击-11隐形无人机,实现有人机和无人机的协同作战配资炒股公司,显著提升航母编队的整体作战效能。
启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